教育本身就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而最了解孩子的人还是父母。把孩子托付给名校,哪怕是班级规模达到1:6的LAC(文理学院),恐怕也很难做到24小时关注的程度。
我们大致估算一下,如果在学校的时间按照8小时,睡觉8小时,吃饭3小时计算的话,那么每天每个还有6小时是相对个性化的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差异化6小时,换言之,真正决定人与人差别的这6小时起真的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遗憾,这6小时,不在校内,而在校外,而每个学生真正直接的区别和不同,也刚好来自于这课后6小时。如何合理利用和规划这宝贵的时间,在申请中做与众不同的自己,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今天就从活动规划、学术兴趣、专业选择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活动规划以“爱”为前提
首先,在确定活动内容之前,我们要理解美国大学或美国人对于“精英”的定义,以帮助我们在申请中更贴近和符合招生官的审美要求。
北美的社会价值是以宗教为基本原则的。 基督教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是凭他的社会地位高低、财富多少,而是他是否会爱自己、家庭、邻居、社区,以致国家和世界上的其他不相识但需要帮助的人。在这个价值系统里,成功的标准是宗教对人的影响,而不是世俗的名利。这样看来,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在自身活动中体现出一定的“大爱”是高质量活动的基础。
学术兴趣是名校招生标准之一
其次,学术能力及对于学术的依恋需要贯穿活动始终,为什么?美国大学再开放,再自由,它的角色和使命依然是培养和挖掘对于学术有追求和具有学术能力的接班人。
原因在于,对于一所每年耗费数亿美金来从全球范围内招生的美国名校而言,选人的成本如此之高,而千挑万选的意中人,在中途并没有表现出对于学生足够的依恋,甚至并没有完成学业,这对于一所很好的学术机构而言无疑是一种遗憾。
因此,最终比尔盖茨为另外一所大学捐款而没有选择自己的母校这其中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因此,对于学术的依恋与对于学术的兴趣,永远是美国大学挑人的重要标准之一。
专业选择之商科解析
提到学术,就不得不说说美国大学的专业选择,结合新东方前途申请数据统计,“商科”依然是美国本科留学生及家长最青睐的专业之一。今天我们来就以大家相当感兴趣的“商科”做一讨论。说说美国本科的专业选择。
1商学院排名
美国大学排名众多,各有侧重,但几乎所有的排名都集中在两类,一类是本科排名,另一类则是研究院或职业学院的排名。其实原则上美国大学本科排名是不分专业的,但为什么很多商业杂志,例如《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福布斯》都有自己的商学院排名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体现美国高等教育的务实化趋势。我们还是以U.S.News本科商学院排名为例来进行说明。
美国大学讲究通才教育,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等常青藤院校都不提供本科商学专业,所以并未出现在榜上。正如耶鲁大学前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本科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所以,“专业” 在美国高等教育中,是本科后需要讨论的事情。
2美国名校中商学院的异同
美国前20的大学中,几乎一半的学校不设立本科商学院。而提供本科商学院教育的院校中,也是各有不同:
■ 规模:除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意外,大多本科商学院都非常小,因此教育资源上的分配也不会太多。
■ 学制:知名排名商学院中,只有沃顿商学院是4年制,大部分依然还是2-3年制。
■ 门槛:要想真正入读某大学的商学院,大多数依然还是需要申请的,而且即使申请人拿到了商学院录取,但最终能否真正进入商学院这位学生前1-2年的GPA,表现等有直接关系。
3MBA录取与商科背景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MBA的录取情况:
美国MBA课程中仅1/3的学生是本科商学院毕业的学生。也就是说,美国MBA录取并不会额外关注本科商学院学生,而是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对于华尔街的数据分析师,那些学数学或统计分析的本科生不是更有优势么?
那么美国的本科商学院到底是针对于哪些人群的呢?本科商学院课程宽泛,涉及面广,注重人际交往,团队配合以及实际应用,因此本科商学院对于希望尽快入门商界,通过商学院实习尽快找到工作的学生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如今的大学更注重生存竞争,把真正的专业选择交给“当事人”,不急于做专业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